用科學的態度求新求變,大冶有色冶煉廠熔煉車間電爐二班
管理之變:從獨唱到共舞
2月18日上午,湖北大冶有色冶煉廠熔煉車間 電爐二班在車間、工段 “5S管理”突擊檢查中,因現場環境清潔、工具擺放整齊、物品定置定位、操作規范到位獲得優異成績,受到表揚及加分獎勵。而在去年年底的檢查中,二班爐前崗位還因鋼釬擺放不到位被考核扣分了呢!對此轉變,班長姚志遠笑得合不攏嘴,他說這是管理方式轉變帶來的。
“工具的亂擺亂放,歸根到底還是標準化操作執行及責任心的問題。這樣的話我曾在以前的班組會上講過多次,可就是沒能讓大伙放在心上。同樣的毛病總是有人一犯再犯!”姚志遠說,這是他當時最大的苦惱。
“班長說的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忙起來時就忘了。呵呵,那時候我們還認為是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使。”老師傅吳文勝笑著說。
“其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關鍵是以前大家只是簡單機械地服從,而沒有積極參與到管理的過程中去。現在班組管理出現了什么問題,怎么弄,怎么改,措施怎么定,由大伙一起說一起定,我只是偶爾引導補充一下。都說思路一改天地寬,我們班再也沒被扣過分!”班長姚志遠接過話茬說。
俗話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咱們自己說過的話定過的規,當然會時時記在心上,百分之百遵守哦!身旁人七嘴八舌道。
看來,只有讓全員參與管理,徹底激活班組員工活力與潛力,才能讓管理有效。
目標之變:從模糊到清晰
2月18日下午,在 電爐主控室里,主操手兼爐長陳巍正根據電腦屏幕上反饋過來的各種信息,通過電話及時向爐前、爐后、副操等崗位發布各項生產指令。而與此同時,爐前工戴山峰正在熱氣騰騰的放銅平臺進行燒銅口、堵銅口作業。
青工陳巍和戴山峰是大學同學,畢業后同時被分配到電爐爐前崗位。就在兩年前他們上班的第一天,他們不約而同地在學習本上寫下:努力練好技術,爭取三年后成為電爐主操手!從同一個起跑線出發的他們,為何如今差距卻這么大呢?
“我每天按時上下班,交代給我的工作我也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但離我的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戴山峰言語中有些許失落。
“要想當上電爐主操手,要經歷哪幾個階段的成長?而每個階段必須要掌握哪些技能與知識?你都知道嗎?你都了解嗎?你都制定了相對應的措施了嗎?”陳巍的幾個問題讓戴山峰半晌無語。
而翻開陳巍的學習本,上面清楚地寫著:上班第一個月在和師傅處好關系,要熟悉本崗位的機器設備及操作技能;第二個月,燒銅口要控制在3分鐘內,堵銅口要一槍搞定;第三個月,休息時間要去爐后,向各個師傅學習放渣清溜槽的技術……而戴山峰的學習本上,除了那個大目標外便一片空白。
在上班后的第六個月,陳巍開始向副操手請教設備巡檢及維護的相關知識,一年后,陳巍當上副操手,兩年后,陳巍當上了主操手,現在已是爐長了。而戴山峰還在爐前崗位燒氧堵銅口。
“完成本職工作只能算合格,離優秀還遠著呢!唉……”這是恍然大悟后的戴山峰,為白白浪費了兩年光陰發出的一聲長嘆。
筆者感悟:我們不但要根據實際情況樹立好目標,而且必須將這些大的長遠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方向一致,環節相扣,相互配合的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目標模糊不清、大而空,實際上就等于沒有目標。
考核之變:從結果到過程
“時間:2月18日;職工:徐建當值8包冰銅,班組工作綜合考核100分;職工:李俊波當值8包冰銅,班組工作綜合考核95分……”這是2月18日下午筆者在電爐二班班組工作考核表上看到的一組數據,兩人產量相同怎么考核結果不同,帶著疑問,筆者在休息室詢問當事人李俊波。
“唉,別提了,還不是因為放銅過程沒有控制好,出了點小紕漏!”李俊波懊惱道。由于心急,小李燒氧燒得較快,銅口燒開后冰銅飛濺比較大,因此,現場環境不過關被扣2分,飛濺大容易燙傷人被扣3分。
“廠里早就實行精細化管理了,重結果更重過程。”青工徐建指著工作考核表對筆者說。在當天的放銅作業中,他不但動作標準、操作規范,還創新操作手法節省了生產成本,因而考評得了滿分。
“重過程就是刪除掉職工的自選和不合格動作,嚴格按標準制度、標準規定、標準動作來做精、做準、做細,效果當然是更高效,更安全了!”青工蔡安喜的一席話,得到圍觀工友的贊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