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中國恢復銅精礦的進口以來,國際銅價和國內銅現貨價格持續上漲,從2010年3月至今漲幅已經超過20%。而正在進行的2011年全球銅礦商與冶煉商銅精礦加工費談判也為銅價上漲預期推波助瀾,日本冶煉企業高達80美元/噸和8美分/磅的報價已經在業內傳聞四起。銅加工費談判歷來被看做是礦石商和冶煉企業對未來一年銅消費市場的風向標。
多種跡象顯示,持續飆升的銅價行情有望在2011年延續。
多方預期助推國際銅價
“此次加工費的談判,大家都很有信心,抱著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去談,我個人看到85美元/噸和8.5美分/磅(粗煉和精煉)。日前一位中國銅原料談判小組(以下簡稱CSPT)成員企業的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國際社會對2011年銅消費市場繼續向好的強烈預期使得正在上海進行的加工費談判已經提前鎖定了“漲”字。
據上述人士介紹,日本冶煉企業已經對2011年的銅加工費(特指期貨加工費,下同)給出了80美元/噸和8美分/磅的報價,考慮到中國企業在產能上的優勢,完全有理由開出更高的報價。
按照現行的國際銅交易規則,銅精礦的價格由交割當天的國際銅價減去之前已談好的銅加工費得到,由于加工費是定量,因此一般來講,只有在礦石商看高未來一年國際銅價的情況下,才會同意上調冶煉廠的加工費。
而與國際礦石商和國內冶煉企業同樣看好2011年國際銅價的是各大國際投行。2010年12月中旬,關于摩根大通囤積超過17.5萬噸LME銅現貨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雖然此事目前難以證實,但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告訴記者,目前國際投行諸如高盛、美林、貝萊德、德意志銀行等對2011年銅價的漲價預期是一致的,“國際投行一致看漲2011年銅價,都普遍將2011年銅價上調至10000美元以上”。
而近年來中國銅消費的高速增長成為助推銅價的關鍵因素。
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使得銅市場的恢復超出預期,最新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將占全球銅消費的近40%。而中國的銅儲量只占世界的6%,中國目前的精煉銅自給率僅有23%。2010年12月初,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在一份報告中預計,中國2011年精煉銅消費總量將增加44萬噸。
目前,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期銅(以下簡稱LME銅)價格已經穩定在9000美元/噸左右,雖有波動,但看漲行情不變。在國內現貨市場上,銅的漲勢依然強勁,2010年12月29日,上海現貨銅均價67875元/噸,市場人士認為現貨價格突破70000元/噸并不遙遠。
擴產壓力加大
隨著市場對2011年銅需求的強烈預期,國內企業人士甚至樂觀估計此次上海的加工費談判又可能達到100美元/噸和10美分/磅。有分析人士認為,加工費的上漲是國內冶煉企業的利好消息,冶煉企業利潤的增加可能會刺激企業進一步擴大產能,從而出現整體冶煉能力過剩,反噬加工費。
2006年全球銅精礦產量過剩,當年中國冶煉企業的加工費達到95美元/噸和9.5美分/磅的歷史高位,隨后,國內冶煉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從2007年至2010年,中國銅加工費一路下滑(2009年有所恢復),60美元/噸和6美分/磅、47.2美元/噸和4.72美分/磅、75美元/噸和7.5美分/磅、46.5美元/噸和4.65美分/磅。
與此同時,由于中國銅精礦自給率不足,冶煉企業開始增加海外進口,從而支撐國際銅精礦的強勁需求,助推銅價繼續上漲,增加了國內銅應用企業的生產成本。日前有媒體稱,國內龍頭冶煉企業已經在忙于擴產,不過記者并未得到相關的證實。
而摩根大通、高盛、ETF證券公司等國際投行計劃因推出現貨銅交易ETF基金(金屬上市交易基金)不但使銅的保值屬性日趨強烈,而且會進一步加劇國際銅價的波動,使中國冶煉企業的擴產風險加大。
北京安泰科信息開發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宇圣告訴記者,目前國際市場這種不斷看漲的預期現在已經缺乏市場實際需求的支撐,“目前主要產銅國的生產成本在每噸3000美元至4000美元,市場價格在5000美元算是合理價位,但國際銅價遠高于此”。
下游企業叫苦不迭
在國內冶煉企業為銅價攀升歡欣鼓舞之時,下游相關的銅應用行業卻如履薄冰,因為銅價的不斷高企正在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據統計,在中國現有124個產業中,有113個部門使用銅產品,比例占到9成。在中國,銅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力、家電、建筑、汽車行業,而在這四個行業中,以電力行業用銅量為最大,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統計,電線電纜用銅量約占國內銅消費量的60%~70%,而其中電力電纜用量約占20%~30%。
安徽、江蘇等地的電纜企業人士在受訪時都表示,2011年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方面國際銅價暴漲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而另一方面歷史經驗也表明,下游訂貨商并不愿意接受因原料帶來的漲價,兩頭受擠壓,企業的利潤不斷被侵蝕。
李宇圣告訴記者,投機資本的大量涌入,使中國冶煉企業和應用企業均面臨兩個風險,一個是高價購買原材料的風險,一個是接受訂單的風險。“如果國際銅價從6000美元跌回5000美元企業可能還能承受,但如果從10000美元回落至7000美元,企業就難以承受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后第三季度多項經濟指標顯示向好前提下,即使中國力壓通脹,也很難扭轉2010年全球金屬市場全面上漲的趨勢,國內的需求也不大可能被抑制,事實上,不久前央行的加息就沒有影響到國內銅現貨的價格走勢。
眾匯牌臺車式光亮退火爐是銅材加工處理必備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