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動態:
國內鋼價:中秋節前后鋼價弱勢盤整,市場觀望情緒濃厚,成交不佳,現貨繼續走低:冷軋、中板下跌0.4%;螺紋鋼下跌0.3%;熱軋持平、線材微漲0.1%。期貨方面:螺紋鋼指數下跌1.4%;線材指數下跌3%。無取向硅鋼價格下跌0.6%;取向硅鋼價格下跌1.7%。不銹鋼價格基本穩定。根據Mysteel的調查,盤整的觀點占主導。
國際鋼價:本周國際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德國、日本和韓國市場鋼價較上周基本不變;美國市場熱軋價格下跌1%;冷軋上漲2%。CRU國際鋼價綜合指數為180.5,與上周持平,比上月上漲3.1%。國際廢鋼價格亦維持穩定。海關數據顯示,中國8月從澳洲進口1940萬噸鐵礦石,較7月減少16%;8月總進口量較上月減少13%,至4461萬噸,這使得國內礦石價格對鋼材市場變化更為敏感。LME鋼坯期貨價格收于483美元,較上周上漲1.2%。
原材料:礦石價格結束一個多月的跌勢,唐山礦小幅反彈1.7%即20元/噸,印度礦到岸價維持在145.5美元/噸,普氏指數4季度62%粉礦到岸價128美元/噸,略有反彈,不過貼水9美元/噸說明市場不看好礦價走勢;西澳、巴西到北侖港運費分別下跌5%、8%,BDI指數大跌8.7%。焦炭、廢鋼、生鐵價格基本不變。按照季度協議確定的約127美元的FOB價,四季度到岸價約137美元/噸,使得長協鋼廠獲得10美元/噸不到的微弱成本優勢。
盈利趨勢:從成本變化看,因為前幾周礦價大跌現貨鋼廠成本下降明顯,噸成本節約60元/噸,長協鋼廠僅下降2元,中間鋼廠上升約27元/噸。鋼價跌幅較小,使得現貨鋼廠噸毛利有所改善,中間和長協鋼廠噸毛利環比上周均有下降。
從整體來看,全行業仍處在虧損區間,其中現貨鋼廠小幅盈利,螺紋鋼、冷軋噸毛利在190元/噸以上;中間鋼廠微虧、長協鋼廠虧損最大。行業盈利的改善有賴于成本的下降和鋼價持續上升。
庫存:因為節前備貨,連續數月下降的社會庫存本周小幅增加:全國范圍內庫存整體增加2%,其中長材增加1%,板材增加2.9%。港口鐵礦石庫存為7297萬噸,較上周增加5.7%。近兩個月長材庫存下降明顯快于板材,社會總庫存同比僅增長33%,庫存壓力較年初大為緩解,這為鋼材市場觸底反彈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股價與估值:本周國內鋼鐵股表現較差,行業指數較前一周下跌0.6%,弱于滬深300指數0.5%。國際鋼鐵股表現一般,我們跟蹤的10支國際鋼鐵股有5支下跌,3支跑贏所在市場。從整個行業估值來看,PB為1.4倍,低于歷史平均的1.69倍;鋼鐵行業相對PB為0.58倍,和歷史平均水平持平。從年初到現在,行業弱于滬深300指數11%,表現明顯落后于其他周期行業,我們維持行業“看好”評級。
要聞預覽:李毅中著力推進鋼鐵等企業重組;巴西或在2012年上調鐵礦石銷售特許權使用稅;武鋼加拿大CLM項目權益礦到港五年后鐵礦石可全部自給。
|